1、調整熟料的礦物組成
水泥熟料是生產水泥的基礎材料。從不同的要求出發啊,水泥熟料應具有不同的礦物組成。因此,為改善水泥的性能,應減少C3A和C3S的量,提高C2S的量。但如此一來,水泥的強度無法發揮,同時也造成熟料的燒成困難等問題。而根據研究和實踐,降低熟料中的C3A含量,對改善水泥和減水劑的相容性作用有限。文柏貞利用高溫煅燒、快燒以及快冷等手段,制備了C3A含量在1.95%~9.85%之間波動、C3A+C4AF含量在16.08%~19.98%之間波動的熟料,而用此熟料制成水泥的凈漿流動度并沒有大的變化。
2.加強熟料的冷卻
熟料在較高溫度階段的快速冷卻有利于A礦保持細小并發育完整晶型,減少C2S粉化,硅酸鹽礦物活性較高,溶劑礦物多以玻璃體存在,大量較少C3A和C4AF的析晶。因而對于快冷熟料,即使C3A含量較高,由于大部分以玻璃體存在,所磨制的仍水泥與外加劑相容性好、凝結時間正常、強度較高。
3.控制出磨水泥溫度
當二水石膏部分脫水形成α-半水石膏、β-半水石膏、甚至可溶性無水石膏后,其溶解度比二水石膏提高了3~4倍。因此,二水石膏的半水化利于改善水泥砂漿的流動度、改善水泥與減水劑的相容性。
使用二水石膏,在水泥粉磨過程中控制磨內水泥的溫度(實際上可以方便測量的是出磨水泥的溫度),可以控制半水石膏和硬石膏的數量。水泥的粉磨溫度主要與入磨熟料溫度、磨機通風量和磨機的大小有關,有效的控制粉磨溫度的措施是在磨內噴水(以噴水量的多少來控制)。
4.選擇適宜的石膏種類
在水泥用緩凝劑石膏中,我國在1999版的六大水泥標準中規定石膏為二水石膏或硬石膏。在減水劑大量使用之后,由于硬石膏在使用木鈣、糖鈣減水劑時強烈吸附磺酸鹽,降低了硬石膏的SO42-溶出,極易造成急凝現象。因此,在GB175-2007《通用硅酸鹽水泥》標準中,將其取消,代之以混合石膏,不鼓勵單獨使用硬石膏。
5.控制水泥中的堿含量
過多的堿使水泥快凝,標準稠度用水量增大,雖然能提高1d、3d強度,但降低28d強度。它還能與活性集料起堿集料反應,引起混凝土開裂。這些大家都很熟悉,但對堿使混凝土干燥收縮大和易開裂的影響認識不足。Burrows認為,堿是影響混凝土抗裂性能的重要因素。堿不但增大混凝土的收縮率,即使水泥的水化速率和自由收縮值相同,堿也使混泥土的抗裂性能明顯下降。低堿水泥具有良好的抗開裂性能,特別是當堿當量低于0.6%時,抗裂性大幅度提高。